两个事件由于时间上的巧合,往往会引发出了诸多猜想。
11月22日,在广州举办的“2017新三板发展论坛”上,全国股转公司监事长邓映翎在主题演讲时直接指出:“交易机制的方式、分层的方案、包括三类股东这类问题,终于得到了管理层的统一认识。这是真的春天来了,这是新三板制度改革新的春天、新的时代,大家等着吧!真正把新三板培育成为一个为中小企业服务的、让投资者在这个地方能得到回报的、有中国特色的、全世界最大的资本市场”。当天笔者就在论坛现场,正好坐在邓监事长身后一排,“新三板春天”的新闻在当天下午就迅速传播开来了。
11月23日,主板高歌猛进的沪深指数,突然来了个暴跌,当日收盘上证指数跌了78.54点,收于3351.92点,大跌了2.29%,收今年最大的一根阴线,深圳指数、中小板指数、创业板指数,也都大跌了超过3%。
由于摔得非常突然,摔得比较痛,所以媒体当天就开始找原因找梗。终于有家媒体突然想起了前一天的“新三板春天”新闻,记者恍然大悟,原来新三板是沪深主板的“克星”,是主板大跌的两大主要原因之一。
本来当时我就想写文章对主板克星论进行探讨的,一是感谢记者这么看得起我新三板;二是我才知道我们新三板有这么大的杀伤力;三是主板投资人也未必有人关心过这一则新三板春天消息。
本周末关于新三板制度改革的传闻越来越细,越来越逼真了,不得不让我越来越闻到了新三板春天的气息。在新三板政策真正落地之前,我暂且不去争论会迎来真春天还是假春天,小春天还是大阳春,我只想提前探讨一下新三板的春天会否成为主板的“克星”,是否是主板的“绊脚石”。
从市场定位来看,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“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”,大家都知道主板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最顶层,新三板只是中间一层,顶多我们新三板人自己加一个修饰语“重要的一层”。所以我们新三板在国家定位上就不是主板的竞争对手更不是主板的“克星”,只会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承上启下的“重要的一层”。即使有一天新三板成为了新三板人一直梦想的“中国纳斯达克”(也不知道这个梦何时能实现),新三板和主板也不会是此消彼长、你死我活的竞争格局,而应当是和谐共存、相互促进、共同繁荣。
从日成交额来看,新三板除了在2015年3月下旬和4月上旬成交量达到几十亿的日成交额外,当然最高也只50亿,在这4年的交易中是在十亿以下运行,即使是挂牌企业已无过万家之后,也只是在十亿附近波动,相比于主板的几千亿、上万亿成交,连个零头都算不上,主板里随便选只股票,其单票成交就远远超过整个新三板的成交额。既使新三板的真正春天来了,也就顶多百亿成交,这点资金分流对主板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。
从投资者人数来看,根据股转数据“2016年底新三板上的机构投资者3.85万户,个人投资者29.6万户,共计33.4万户”,其中扣除一万家挂牌企业的原始股东账户,实际的合投资者账户可能也15万户。同时根据媒体数据“我国股票市场期末投资者账户数量总计10545.41万,其中,个人投资者账户数量为10515.73万”。对比一下,新三板投资者连个零头都算不上,当然可能新三板的合格投资者相对高端一些而已,所以新三板在投资者上不会成为主板的挖墙角者,也不会与主板去竞争韭菜主力军,更不会撼动到主板的资金量。
至于说未来如果主板改革速度跟不上新三板的改革速度,被新三板后来居上了,我觉得这可能得是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之后的事了。所以新三板还只是一个仅仅五岁的幼童,还只是一个注册制的试验田,还只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小块土壤和一个小苗圃。
所以恳请沪深两位交易所大哥暂时放新三板小弟一马,也恳请媒体放新三板一条生路,让新三板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,这才是真正地“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”。
(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:南山新三板)
本文系全景网《全景号》特约稿件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
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